在成都人的印象中,位于成都春熙路西段22号的耀华餐厅,是整整几代人的铭心记忆。在那个吃熬锅肉都稀罕的年代,耀华餐厅经营的俄式牛尾汤、大虾布郎酒、法式牛排、红酒猪扒等西餐,征服了成都人的胃和心。外地亲友来成都,一定会去耀华餐厅给亲戚家的小孩买些奶油蛋糕、芙蓉糕、凤尾酥、奶油球糖等糕点糖果,娃儿们见了这些吃货眼珠子都会发亮。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些个糖果糕点,无疑是十分珍稀和洋气的。偶尔看见院子里有小孩手拿一支客人从耀华餐厅买来的奶油棒球糖,羡慕得啊、馋得啊,眼珠子随着口水都要掉落到地上了。
还记得读小学后,下午放学回家,就要帮母亲一起剥花生。那时院子里不少人家都要从“耀华”领回一大麻袋花生,剥好一大口袋花生可以挣到两三角钱,还能留下花生壳当柴烧。但于我而言,之所以一放学就会主动去帮着剥花生,倒也不是我听话懂事,而是一边剥一边可以偷吃点,更重要的是一大袋花生剥完了,母亲便会送到“耀华”去,不时还能从耀华带两三颗奶油球糖回来给我们兄弟妹品享,这对我们穷苦人家的娃儿来说,无疑是一大高级口福。然而,奶油球糖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香甜记忆,但成年后我却对糖果类敬而远之,倒是对花生情有独钟,尤对司胖子花生、老8号颗颗酥喜爱有加,不时自己还要油酥一碟花生过瘾。想来或许是儿时剥花生常把手指剥起泡,指甲拨开口,流了血的缘故吧。
然而,随着2002年春熙路改造,成都第一个西餐厅就此在拆毁中灰飞烟灭。但它曾经的辉煌,如同其招牌品种:泗瓜泗、娃娃头雪糕、冰激凌和麦秆吸管一样,让人们追忆至今。记得小时候我常去新华书店翻书看,偶尔手头有点小钱,就要去耀华过下馋瘾,一般都是点一杯冰镇泗瓜泗或一份水果冰淇淋。玻璃杯中的橘子水,那黄亮亮的麦秆吸管,轻轻含在嘴里,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吸、徐徐吞。那滋味、那悠闲,便让“耀华”在滋滋地吸允中,深深地浸润在了心底。
昔日耀华餐厅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成都春熙路有家叫“耀华电料行”的店子。老板姓赵名志成,重庆广益中学毕业,是个信教的基督徒,早些年在英商白理洋行工作,身上多而不少沾了点西洋气。然而战争年代,电料生意日渐艰难。他心想电料做不起走,即便是打仗,这吃喝还是需要的噻。于是便转到“水湿行道”,也就是饮食业。他将就原店铺改成了“耀华茶点室”。名字倒还清雅,但他本钱短少,故而因陋就简,只摆了两三张小桌,卖点咖啡、可可、橘子水、面包、饼干一类洋茶点。赵因做过洋行职员,对这些饮食倒也还熟悉,虽然十分寒碜,但生意也还能做得走。
因为赵志成的茶室摊摊小,他是既当老板又是厨房提调,还兼跑堂招待。但他谈吐文雅、为人谦和,客人的印象甚好,加之春熙路上南来北往的人川流不息,他的生意也日渐好起来。于是想再曾添些西菜品种,使这个小店更显得洋味更浓些。他千方百计,四处托人,请来一位会做西餐的师傅,据说此人曾在某国领事馆干过。但搞了不久,赵发现,这位师傅的手艺对付洋人还绰绰有余,但西菜的口味却和成都人对不上号,不添西菜还好,添了反而把不少食客挡出了门外,客人不进来,东西卖不出去,天天亏本,赵志成心里就慌得有些发毛了。
50年代的春熙路
但赵志成慌是慌,可他生来就有点小聪明,脑瓜子灵、点子来得快。他发现临近的科甲巷有家新开的专卖粤式茶点的冠生园,生意好得不得了,客打拥堂,天天满堂红。于是他就每天去观察,琢磨了好些天,终于找到了个窍门。原来冠生园茶点多,但价格贵,一顿早点,七碗八盘,要花好几块钱,一般百姓和穷职员哪能吃得起呢?于是他想,每天只卖一两样经济、实惠、精致可口的早点,花过几毛块把钱就可解决,这样不就把大众客人吸引来了吗!
这样打定主意,赵志成又东挑西选请来一位白案师傅,一边商议、一边试制、大家品评,改了又改、尝了又尝,足足搞了个把月,方才选定了甜豆沙包、咸甜叉烧包和鸡肉大包;面条也选了三样:咸甜鸡臊面、香鲜口蘑面、咖哩牛肉面。这几样包子和面条,当时在成都还没有那家餐厅卖过,对成都人来说也还是颇新鲜的吃食。
尽管是独家特色,但赵心里也还是七上八下,摸不准究竟好不好卖。谁知一推出就一炮打响,好新鲜、吃稀奇的成都人蜂拥而至,且一传十、十传百,“耀华”店堂从早到晚挤得连点缝隙都没得。赵志成一下欣喜不已,连连向厨房都打招呼,一定要保证品质,包子蒸好一笼检查一笼,有碱过重色发黄、或发酵不够、包子不泡,都一律不准出堂;面条必须是蛋清面,鸡汁原汤,鸡汤用完就停止卖面。他生怕有人忽略马虎,就亲自监督。如此,耀华的包子面条,不仅风味好、价格低、且品质上乘,于是口碑四扬,“耀华”就此红了起来。
这一招如此这般有效益,赵志成更是信心充足,雄心勃勃,他决心还要把做倒霉了的西菜重新做起来。当然赚了钱啥子都好办,他重金聘来一位俄国大菜师傅,商量好每天只推出三菜一汤,少而精、稀而美,每隔三天换个花样,如这次是黄焖鸡,下次就铁扒鸡,再下回就咖哩鸡,一月内不重复。这样既满足食客尝新好奇的心理,有吊住了食客胃口。这一来,果然生意爆好,被食客称为“公司菜”,意指专供那些公司小职员品吃的西式菜。于是,曾经做得死秋秋的西菜又风生水起、活色生香起来,耀华的名气如日中天。
赵志成硬是一不做二不休,他又通过在华西|·8883net新浦京大学的洋人,在美国买来一台食品冷藏柜和一台电动冰激凌搅拌机。这两件东西一摆起,那是非同小可,在偌大个成都简直是闹响了。一应肉食、蔬果可以冷藏不坏,拿出来照样新鲜味美;那搅拌机搅出的冰激凌更是细腻均匀、又快又好、现搅现吃,鲜香可口。这一下,耀华就在成都简直就爆炸了,不用说成群结队的人前来品尝这稀奇洋美食,排长队争相购买冰激凌,不少人还拥挤在门口看热闹,观赏这稀罕的洋玩意儿。一个小小的简陋茶点室,不到两年时间,拿给赵智成做得是风车斗转,名震川西坝子。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食客来吃西菜、喝咖啡,都少不了要些面包点心。而耀华的面包点心都是依靠成都冠生园和上海一家食品厂批发过来。俗话说:同行相忌,卖面粉见不得卖石灰的。上海隔得远不说了,就在附近的冠生园见耀华生意如此红火,便时常“拿卡”,借故货不多,自己供应都不够,不批发给耀华。没有面包点心,这生意自然大受影响。把个踌躇满志的赵老板真还急得颗子汗直冒。他一咬牙,决定无论如何要自己生产面包点心,不能让别人卡脖子。想到重庆是陪都,洋人领事馆多,西餐也很多,会做面包的师傅自然不少。于是他去到山城,硬是把老大升面包房的大师傅郑顺林说动了。以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利润对半平分。就这样没多久,耀华的各式面包、点心就出堂了,尤其是成都独一无二、鲜为人知的奶油蛋糕、喜庆花蛋糕更成为“耀华”一绝。华西坝的老外每逢圣诞节、情人节和其它喜庆日子都必到耀华定做蛋糕。从此,耀华就有了自己的面包点心作坊,不再受他人摆弄了。且给成都食客提供了一个正宗的品尝俄式、法式菜品和西式点心的正儿八经的西餐厅。
解放前的风貌
赵志成见这一招很火,就又以“产销合作,利润平分”为原则,先后开办了中式糕点、软硬糖果。陆续推出了方块白糖、红白芙蓉酥、海参酥、凤尾酥、奶油花生、奶油球糖、奶油棒棒糖等,无一不轰动成都,成为惹人眼球的抢手香俏货。赵志成一下又成了成都糖果糕点行业的龙头老大。而他的胃口也随之膨胀,就想法把这几个作坊一并纳入耀华,开个颇有规模的食品厂。于是,后来在成都稳坐头把交椅,著名的“成都耀华食品厂”便应运而生。
四十年代,由于内战,社会十分混乱,地痞流氓、袍哥丘八横行霸道、估吃霸赊,轻则海吃海喝一顿,嘴巴一抹,帐记在瓢背上;稍不周到,便是踢桌子、摔板凳、砸碗甩盘,加之树大招风,赵志成一不小心便招来祸端。临近解放的一个冬天,堂上招待得罪了一个歪人。于是第二天就在他店子头上演了一出“叫花子,坐满堂”的闹剧。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稀脏邋遢,手里拿着烂砂锅、破罐罐的叫花子,涌进耀华,吵吵嚷嚷叫喊:“端面来,拿包子来,老子们有的是钱!”每个叫花子手里也果然那有一张票子一晃一晃的,一时间闹得一塌糊涂。堂里的食客赶紧抽身就往外走,外面要进来的一看火色不对,转身就开跑,只有一大堆看热闹的人嘻嘻哈哈。
店上的伙计没见过这阵仗,吓得脸惨白、腿发软,躲在墙角落直喊赵老板。赵志诚从作坊里头出来一看,急得把眼镜都摔落在地上,即刻派人打电话报警察局,却被冷眉冷眼地告知值日巡官不在没得人手。赵志成只好关了店门,叫厨房煮面,端包子让这些个叫花子海吃一顿。此时,有位熟人悄悄告述他,警备司令部的吕参谋带了十几个人在街对面看热闹,今天这事一定是他放的鬼。赵志成方才恍然大悟,赶忙跑到对门恭恭敬敬地把吕参谋请进店,赔了千万个不是,塞了些现金,吕参谋这才换过脸色顺水推舟说:“让他们吃了就爬!”这一折腾在成都是家喻户晓,不少食客一想到那些叫化子难闻的臭味、脏味,都不愿进店了,硬是霉了个把月才把生意搬转过来。
其后,耀华请来的做西餐的师傅,曾是给驻扎在新津机场的美国飞虎队队长做菜的美国大厨,这一来更了之不得。加之当时的耀华茶室,一楼一底的单间门面,门前一道四扇玻璃旋转门,楼下买糕点糖果,楼上是茶点室,洁净清爽、窗明椅净、倒还优雅适时,一杯热腾鲜浓的咖啡,一边慢品一边观街景,很是让人悠然自得,颇有一丝浪漫。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耀华已经是很时髦很洋盘了。赵志成呕心沥血能搞成如此这般,也算是登峰造极。然而,耀华真正名扬四方,蓬勃发展,却也是成都解放以后的事。
耀华的广告单
解放前两年的成都,大官僚、大资本家、大地主惊慌不安,跑的跑、逃的逃、飞的飞、躲的躲,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于是许多大餐馆纷纷关门歇业。著名的荣乐园也关了门,耀华自然也不例外。赵志诚一度以增添川菜来扩大经营,其后,又冬天卖火锅,夏季卖冰激淋,同时亦开卖早点,广式鸡肉大包和各式蛋糕饮品,但仍难以为继,万般无奈只得关门。解放后,局势平定、社会也日渐稳定下来,耀华又重新开门营业,但生意不好,西菜、咖啡简直就没得人来吃了,整天冷冷清清,赵志成也无回天之力,愁眉苦脸无心经营,只好混一天算一天。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0年成渝铁路开工建设,大批苏联专家来到成都,因为耀华能提供俄国大菜和西餐,西南军政委员会就指定耀华餐厅为苏联专家制作俄国菜,其西点、西菜受到苏联专家的交口称赞。是年,政府又拨专款8000万元(今8000元)扶持其扩大经营。赵志成这才精神焕发,重振信心,借政府的资助扩建了可容纳三百人的餐厅。这时解放军进军西藏,民族商贸公司也向“耀华食品厂”大量加工订购糖果糕点,于是又把“耀华”帮扶起来。公私合营后,组织上还特别调来徐桂芳、郑春和、何新全三位西餐西点厨师,加强西餐厨政班子。
耀华的西餐恢复正常经营后,按政府的要求增设了中餐部,搞中西餐融汇。但搞中餐赵志成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主管部门就特别请来荣乐园的老板,解放后开办“群力食堂”的蓝光鉴大师和精通面点西菜和中餐的原“姑姑筵”二老板黄保临大师。两位高手不仅帮助“耀华”调整了西菜,设计了南北菜肴和川菜名菜,还请来几位川菜名厨曾国华、刘建成、李春和等。于是“耀华”的川菜便集成都“黄派”和“蓝派”两大派系之精髓,既有“荣乐园”菜式之雍容华贵、大家风范,又一显“姑姑筵”菜式之淡雅清奇、浓妆淡抹,兼收并蓄,风味别具、一席珍肴,口福无尽。这样,“耀华”的中餐一下就光华四射,生意兴盛得了不得。
耀华的奶油蛋糕
“耀华”的西餐,在那时可堪称“西式便餐”。所谓便餐,是指它很少出售“沙拉”之类的冷盘,且品种不多,常供应的仅有:生炸牛排(猪排)、铁扒鸡、咖哩鸡、咖哩牛排、生煎肉饼、奶油波蛋汤、奶油鸡丝汤、番茄牛尾汤等。其主要是为想品尝一下西餐的成都市民提供一种方便,即价廉物美。
另外,“耀华”具有“西餐中吃”、“中餐西吃”,中西合璧的餐饮特色。像生炸牛排(猪排)、咖哩鸡、奶油波蛋汤等西餐风味较为浓郁外,其它品种都与中餐相似,如“铁扒鸡”,就和“中式扒鸡”风味近似;“生煎肉饼”也和中餐生炸“四喜丸子”如出一辙。西方人吃西餐总离不开面包,而中国人吃西餐却又不喜欢面包。于是,“耀华”就借鉴川食之“盖浇饭”,派生出了“猪排饭”、“肉饼饭”、“铁扒鸡饭”、“咖哩牛肉饭”、“鸡煲饭”、“什锦炒饭”等,一人一份,还可外加份“奶油蛋汤”或“法式蘑菇汤”。此外,“耀华”还出售一些中西式面点,像“烩面”、“烙面”、“鸡肉大包”、“咖哩牛肉包”等,浓香鲜美、口感滋润,享有很好的口碑。
1960年代初,天灾人祸,物质稀缺,不少餐馆出售的“盖浇饭”,都是二两白米饭浇上连汤代汁、荤素兼搭的猪肉臊子。而“耀华”的“盖浇饭”则依然是一整块“生煎猪排”,或一块牛排、扒鸡,虽价格稍贵些,但却很实在。故而,每天在春熙路西段的“耀华餐厅”门前排队的仍然络绎不绝,宛如一条长龙,有的甚至从黎明就排到中午,才能买到一份耀华的西式“盖浇饭”,还要连声说“幸运、幸运”。
耀华鸡扒什锦炒饭
1958年3月7日傍晚,耀华餐厅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毛泽东一行人突然来到耀华,并提出在此用晚餐,毛看了菜单之后,点了五个菜:回锅肉、宫保鸡丁、麻酱凤尾、开水白菜、椿芽炒蛋和鸡丝凉面,吃得津津有味,尤对鸡丝凉面赞不绝口,对菜肴之精致和风味之独到赞美有加,并亲切接见曾国华、刘建成等大厨,合影留念,并嘱咐他们:“将这些好吃的菜,都写出来,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事后,负责接待的那位招待员说,特别让他难忘的是主席还和他一起铺摆台布。
其后毛泽东从耀华出来,虽带着灰色解放帽和大口罩,结果还是被有人认了出来,一声激动的高呼:“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了!”这一下,春熙路就像开了锅,霎时间就拥挤得是水泄不通,这条街从南到北全挤满了人,四面八方的群众还在闻风而来。毛主席也就摘下口罩,向大家挥手致意。于是一夜之间,毛主席来耀华吃饭的消息如飓风般迅疾刮遍川西平原,“耀华餐厅”成为人们心中很是神圣的耀眼明星。
到了60年代,十年内乱中,“耀华”被改名为“东方红餐厅”,停止售卖被称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腐朽方式的西餐西点,只准卖川菜小吃。赵志成也被“斩断资本主义尾巴”而被批斗得不成人样儿,文革后方才平反,重新回到耀华食品厂任副厂长。80年代,西餐也才逐渐恢复。1981年,在东大街新开蓉城第一家高级耀华咖啡厅,后又改名为“耀华西餐厅”,主要经营西餐、西点和饮料,原店改为耀华中餐厅。新的西餐厅陆续推出俄式牛尾汤、耀华沙拉、大虾布郎酒、法式牛排、红酒猪扒、黄桃猪扒、火腿煎蛋、水果布丁等耀华西餐的经典菜品,尤其是罗宋牛尾汤和沙拉,水果冰淇淋蛋糕、油炸冰激琳等超级好吃,橱窗里经常摆的插有精致漂亮小雨伞的奶油花式蛋糕,常诱惑的人想犯错误。那时间,耀华不时推出新的品种和新花样,几乎每样都简直堪称是对成都的美食大轰炸。
“你能想像当时耀华生意有多好吗?”在耀华工作了30年的耀华餐厅前经理高勇说,“我们10点钟才开门,9点钟门口就排满了人,从春熙路西段一直排到中山像那里,整整有四五百米。”“我们做的标花蛋糕,就是现在喊的生日蛋糕,当时俏得哟,全部要预订。我记得有一天,我们一共做了上千个标花蛋糕,桌子上已经完全放不下,只好摆地上满满铺了一层。”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成都市有两个对外旅游接待点,除了锦江宾馆,就是耀华餐厅。“我们是对外接待的窗口,每天都有外国旅游团来耀华吃饭,餐厅赚外汇赚得不少哦。”
耀华的唐老鸭奶糖
1983年,耀华餐厅开创了“音乐餐会”的概念,在成都迅速风靡。“我们当时在四川音乐|·8883net新浦京学院请老师来唱歌,客人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歌。那时有上海客人来店里消费,都竖起大拇指,说我们‘音乐餐会’的做法很新鲜。”回忆起这段经历,高勇很自豪,“我们音乐餐会出来没多久,华西咖啡厅、锦江宾馆才开始效仿,后来成都很多西餐厅吃饭的时候都有现场演奏演唱了。”
成都最先引进“圣诞晚会”概念的也是耀华餐厅率先推出。1984年,耀华西餐厅掀起圣诞晚会旋风,25元钱一张票,180个席位,出售当天就全部卖空。“我们当时想的是,耀华做西餐,就要跟上西方的文化,所以把西方的圣诞节带进了成都。25元在当时不算一个小数目,相当于工薪阶层半个月工资了,可还是一票难求。”高勇说。当年的圣诞晚会搞的是自助餐形式,还有魔术表演,真让成都人开了眼界。1984年之后,成都各大酒店餐厅都开始举办圣诞晚会了。
让人记忆犹新的场景
除了创新形式,耀华还尝试多种经营,扩大了耀华食品厂,生产糕点糖果、娃娃头雪糕等。谁都知道耀华食品厂的奶油球糖、巧克力酥心糖和娃娃头雪糕曾是孩子和学生们的最爱啊!那些年,每到夏天,娃娃头雪糕就会风靡成都。大凡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夏天最惬意的便是有一支娃娃头雪糕慢悠悠、懒散散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品着味。淡咖啡色和白色奶油构成一个憨态可掬的娃娃脸,咬一口,凉丝丝,香甜甜。后来,有种外面包巧克力脆皮的冰淇淋大行其道,更香甜细腻的口感,也更得人心。娃娃头雪糕便渐渐退出,直至销声匿迹。虽然现今有了更加高档、价格昂贵的“千层雪”、“哈根达斯”、“雀巢双色”等,但娃娃头雪糕留给中青年人那美好甜蜜的的记忆,却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情味深长了。
耀华食品厂也是川西主要的糖果糕点和冰糕、雪糕、冰激淋等食品生产、批发厂家,完全是供不应求。2002年,春熙路改造拆除后,耀华餐厅就随之撤掉得无踪无影。现在,耀华餐厅原址一部分成了高楼大厦,一部分成了绿化用地。
耀华餐厅消失之后,成都西餐市场并未没落,而是出现了星罗棋布般的“耀华”。满大街都可以看到泰国菜、越南菜、印度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法国菜,各式西式糕点更是举目可见;麦当劳、肯特鸡、匹萨店、星巴克等西式快餐和高档咖啡馆占据着城市几乎所有繁华热闹地段。然而无论如何,人们对“耀华”的怀念还是无法淡忘的。有太多美好愉悦的回忆,深深地镌刻在成都人的心中,因为那是成都人自己的西餐厅、咖啡厅啊!
最近有消息传出,成都饮食公司有望在盐市口重新打造耀华餐厅,对此消息,高勇希望能够成真,“耀华是个金字招牌,我当然希望能重新开业,但重开谈何容易,我们都不想它就这样永远的消失。”这恐怕不只是这位耀华原经理的肺腑之言,大凡成都人也都会默默祝愿,这梦想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成真吧!
耀华最后一任经理高勇不无遗憾地站在原耀华的门店前
提起耀华,在成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1938年成立以来,耀华食品始终坚持品牌内核,坚持传承与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沉淀,完成了无数次的华丽转身,被消费者称为“老成都人都知道的成都耀华”。源于1938年的美味耀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赵志成在成都春熙北段成立了“耀华五金电料
中秋节即将来临,中秋象征着团团圆圆,这种美好的寓意是每个家庭都向往的;中秋节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月饼了,现在很多小伙伴喜欢自己做,但是又容易翻车,今天耀华就手把手教大家自己做五仁月饼的详细步骤和方法。配料准备:坚果部分:花生100克 核桃仁50克 葵花籽仁50克 南瓜籽仁40克 杏仁40克 腰果40克 碧根果仁40克 白芝麻
中秋、国庆双节快到了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买点啥好呢?来,老字号的点心了解一下!82岁的老成都第一代网红糕点如今卷土重来,新开旗舰店啦!说起耀华西餐厅老成都都知道是成都以前最著名的西餐厅和西式糕点屋上世纪,春熙路西段22号的"耀华餐厅",被称为是春熙路范围内的“餐厅界扛把子”!把川菜、西餐、